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双向赋能践初心,青春服务暖社区——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西”望“方”兴实践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助力社区发展与特殊群体关怀,近日,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西”望“方”兴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社区需求为导向,既聚焦随迁儿童与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需求,又创新采用“实践+实习”模式赋能社区治理,用青春力量书写责任担当。

多维关爱儿童,温暖播撒多社区

在特殊群体关怀工作中,实践队始终将关爱儿童放在核心位置,以方碑社区为主要阵地,结合孩子们的成长特点与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并落地了10场特色课程活动,累计服务儿童五百余人次,让孩子们在丰富的互动体验中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图 1 方碑社区活动合照

考虑到随迁儿童的兴趣培养需求,实践队特别设计了世界运动会手抄报制作活动,孩子们在绘制各国国旗、运动项目图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增进了对世界体育文化的了解;安全科普环节则聚焦日常生活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形式,让孩子们轻松掌握防溺水、防拐骗等实用技能;结合环保理念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以趣味游戏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区分不同垃圾类别,培养绿色生活习惯;而农耕文化体验活动更是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社区的小菜园里认识农作物、学习简单的耕种技巧,亲身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这些活动精准对接了随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图 2团队成员与指导小朋友绘制自画像

图 3 世运会手抄报表彰

图 4 表彰大会

为扩大关爱覆盖面,实践队还积极辐射周边社区,在蜀西社区、玉林社区、城隍庙社区等同步开展关爱儿童活动,通过趣味课堂、心理疏导等形式累计开展活动10余场,将温暖延伸至更多家庭,为社区儿童成长添砖加瓦。

图 5 城隍庙社区开展关爱儿童活动

图 6 蜀西社区关爱儿童活动

图 7团队成员带儿童了解社区发展

情系独居老人,贴心帮扶显温情

除关注“一小”外,实践队也聚焦社区独居老人这一“一老”群体,将温暖延伸至老年群体。在城隍庙社区,实践队先开展了3次独居老人生活现状专项调研,通过上门走访与深度交流,详细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生活需求及心理状态;随后结合调研结果,针对性开展3次关爱行动,为独居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协助、情感陪伴等服务,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慰藉。

图 8 走访独居老人

图 9协助社区向独居老人开展普法讲座

双向赋能新模式,专业实践助治理

在服务特殊群体的同时,实践队还创新采用“社会实践+实习岗位”双向赋能模式,让队员们深度融入社区一线治理。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方碑社区、蜀西社区等实习岗位中,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推进住建部“城市体检”任务。从数据整理、实地走访到问题分析,队员们全程参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此外,实践队还聚焦老旧院落这一社区发展中的重点领域,深入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陕西街社区,对辖区内20余所老旧院落开展专项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详细了解院落设施、居民需求等情况,为老旧院落改造与社区更新提供了一手资料。

图 10 开展调研活动

图 11 上门调研居民满意度

图 12 调研照片

团队负责人吴昊彤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双向成长’的意义——我们用专业服务社区,社区也用真实的需求教会我们如何将理论落地。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老人们的认可,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深耕,让志愿服务既有温度,更有深度。”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践行,也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西”望“方”兴实践队将持续总结经验,以更精准的服务、更务实的行动,为社区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图 13 团队成员合照

作者:吴昊彤

上一篇:云帆跨境,税韵宣城——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赴安徽泾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下一篇:牢记嘱托,探微治理:数智基层治理实验班开展第三学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