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用普通话编织团结纽带,让青春故事扎根基层——新疆农业大学“赤缇”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纪实

七月的兵团大地,烈日灼灼,新疆农业大学“赤缇”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热忱,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2团,以“普通话诵民族团结跟党走谱时代篇章”为主题,在实践中播撒语言的种子,传递团结的力量。

博物馆里的“语言接力”

走进安集海屯垦博物馆,142团宣传和文体广电旅游中心主任吴顺堂的讲述引人入胜:“当年各族战士共用一把坎土曼,互教农活术语,凭着默契跨过了语言关。”实践团成员们驻足在老照片与旧农具前,感叹那段各族人民携手垦荒的岁月。“前辈们用双手在戈壁写就的故事,该由我们用清晰的话语讲给更多人听。”队员们的话语里满是敬意。

image.png

社区课堂的“精神养分”

第四社区的课堂上,“什么是兵团精神?”的提问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队员们循循善诱:“热爱祖国,就像胡杨把根扎在边疆;无私奉献,如同老军垦把粮食分给邻里;艰苦创业,是爷爷辈在戈壁滩上盖起第一间房;开拓进取,是现在的兵团人种出更棒的庄稼。”孩子们跟着认读,稚嫩的嗓音里透着认真,对兵团精神的理解在普通话的字里行间逐渐清晰。

image.png

在“三行情书”的写作现场,温情流淌。在队员指导下,孩子们用普通话写下对家人的眷恋:“妈妈,你像一朵白云,我变成太阳来守护你”、“爸爸像一颗大树,我在底下乘凉”。这些质朴的文字,经队员点拨,愈发饱含真情。

image.png

防暑小课堂上,情景模拟让知识变得鲜活。队员们扮演中暑者,教孩子们用普通话喊出“头晕要找树荫”“快拿水来”,演示“解开衣领”“扇扇子”等动作时,同步讲解规范表达。孩子们争相模仿,很快就掌握了整套防暑用语。

image.png

基层课堂里的“沟通密码”

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扎实而高效。口部操训练中,各种平翘音层出不穷,大家练得热火朝天。面对二声、四声易混淆的问题,队员们创新“声调手势法”,上扬的“/”对应二声,下滑的“\”标记四声,直观又好记。

“击鼓传花”环节掀起小高潮,接到花的工作人员需用普通话即兴演讲三分钟。其中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围绕"小家,大家,国家"讲述身边的动人故事”,真挚的讲述赢得满堂喝彩。

image.png

此次实践,10名青年学子以语言为桥,让普通话在基层绽放活力,用青春之力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团结之花在兵团大地常开不败。正如成员们所说,每一个标准发音里,都藏着对“小家和睦、大家团结、国家兴旺”的美好期盼。(黄静文)

上一篇:青春脚步丈量社区 俯身倾听共绘未来——南昌县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莲塘街道开展面对面需求调研
下一篇:实践团讲解红色史,洛办馆传递赤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