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江苏张家港钱建和:在岁月的长河中守护初心

在张家港这座充满人文情怀的江南小城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六十年的坚持与三十年的善行,书写了属于平凡而伟大的生命篇章。他叫钱建和,今年75岁,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更是一位无私奉献、传播温暖的人。他的人生故事,就像他收集的邮票一样,承载着时光的记忆与人性的光辉,散发出绵长而温暖的力量。

初遇邮票:一屋邮票,一生热爱

1950年出生的钱建和,从小生活在张家港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15岁那年,他偶然接触到邮票,从此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张家港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但邮票却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得以通过方寸之间的画面,感知世界的广阔与文化的多彩。

六十年来,他用心收集了无数珍贵的邮票,按照年份、主题等方式精心分类整理。一间屋子,被这些邮票填得满满当当,却又井井有条。每一张邮票背后,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他与时光对话的见证。有人曾感叹:“这是一座微型的历史博物馆。”然而,对钱建和来说,这不仅是收藏的乐趣,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

钱建和先生的部分邮票收藏

张家港是全国闻名的文明城市,而钱建和的邮票收藏,正如这座城市的精神一样,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与传递。他曾说:“邮票虽然小,但却是文化的名片,承载着历史,也连接着人心。”

无名善举:大爱无声的“武招”

除了对邮票的热爱,钱建和的另一面更令人动容。1991年,华东地区发生水灾,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听闻此事后,钱先生第一时间来到当地有关部门捐款。当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姓名时,他只是写下了“武招”这个化名。直到今天,那个没有留下真实姓名的善举,仍默默感动着身边的人。

钱先生用行动诠释了“善不张扬,大爱无声”。对于他来说,行善并不需要被人知晓,只要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那便足够。

十一份希望:资助贫困学子的漫长旅程

2006年,钱建和开始了另一项意义深远的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从最初的一个孩子,到如今的十一名学生,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为这些孩子点亮了人生的希望之灯。

在资助过程中,钱建和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支持,更在精神上倾注了关怀。他坚持与每一位受助学生保持书信往来,用温暖的文字鼓励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如今,这些受助学生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有的仍在求学路上,但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始终与钱先生保持着书信联系。这些信件,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与感恩,也见证了钱建和无私的付出与真心。

钱建和先生的部分捐助记录

“这些孩子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的成长与成功,是我最大的欣慰。”钱建和曾这样言道。而在这些孩子的眼中,钱先生不仅是一位资助者,更像是一位关怀备至的亲人,他的鼓励与支持,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的明灯。

一封信的温暖:书信传递深厚情谊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书信交流已逐渐被电子通信取代。然而,钱建和依然坚持用书信维系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每逢好友生日,他会提前准备好一封信,写上温暖的祝福,并亲自前往邮局寄出。这些信件虽不奢华,却饱含着钱先生的真情,成为好友间深厚感情的纽带。

钱建和先生的部分书信

“书信是有温度的,它不像短信那么冰冷,它能让人感受到笔触间的心意。”钱先生的话语质朴却充满力量。他用这些信件,向身边的人传递着善意与温暖,也在岁月的长河中守护着那份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真情。

追光而行:平凡生活中的伟大光芒

在钱建和看来,生活中的光芒无处不在,而艺术与善行正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束光。他用邮票记录了时间的流逝,用善行温暖了他人的生命,用书信传递了深厚的情谊。他的生命,就像一张张邮票,虽然平凡,却承载着厚重的意义。

“生活的光,不需要多么耀眼,只要能照亮自己和他人,就足够了。”钱建和如是说。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人,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钱建和先生主持邮展活动

在张家港这片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土地上,钱建和的故事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它将如同他珍藏的邮票,成为平凡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南苑社区)

上一篇:青绘新华传文脉,青春聚力助振兴——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
下一篇:江苏无锡惠山区:丰盈盛夏乐无穷 指尖大暑沐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