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百花园中,"冰雪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冷逸之美独树一帜。它以雪为魂、以冰为骨,在墨色交融间勾勒出北国风光的苍茫与纯净。
自古以来,这一画种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雄浑笔法展现雪山巍峨,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则以空灵意境传递冬日静谧。
及至近现代,于志学先生开创"冰雪画派",创新矾水技法,将冰雪的晶莹剔透生动呈现,引领了一批画家投身冰雪山水画创作。
在这支艺术队伍中,张红霞(笔名若岚)以其细腻笔触和独特风格脱颖而出。
她师承中国美术家协会娄述德先生(娄师白之子),结业于娄师白书画艺术学校,深得齐白石一脉写意精神真传。
其作品既承袭传统留白、淡墨渲染等技法,又融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使画面在冷逸中透出温暖,在苍茫中蕴含生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
著名书法家、运城市农民书画家研究会张学智会长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幅画展现了白桦林与溪流交织的自然景致,画面构图较为开阔,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树木的刻画较为细致,溪流的描绘通过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体现出水流的动感与质感。
此画以葡萄为主题,“硕果飘香”的题字点明意境。葡萄的描绘较为生动,果实的形态、色泽表现出一定的鲜活感,画面布局合理,笔墨之间相互呼应。
这幅以山水为题材,构图颇具匠心,远山近景层次分明。瀑布的韵味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气势,屋舍、人物、树木等元素丰富了内容。色彩搭配和谐,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
运城这方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这位艺术家的成长。生于斯长于斯的张红霞,自幼展现出绘画天赋,北方壮美的自然风貌更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灵感。
然而,艺术之路从来不是平坦的。2009年,她母亲患病瘫痪,她开始了长达十余年边照顾病母边坚持创作的艰辛历程。正是这段特殊经历,赋予她的作品超越技法层面的精神内涵——冰雪山水特有的清冷意境中,跃动着坚韧的生命力。
现如今,作为当代冰雪山水画派的优秀女画家之一,张红霞已经成为北京华韵书画社的专职画家,还兼任着华夏万里行艺术家协会会员、运城市美协会员、运城市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她的作品,也频频亮相国内外展览并屡获殊荣,被多家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珍藏。2016年,她的多幅画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收藏,悬挂于北京市人民政府政务中心,这不仅是对她艺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她坚韧精神的褒奖。
"冰雪虽冷,但心中有暖意,画作才有生命力。"张红霞的这句话道出了其艺术真谛。
熟悉她的人感叹:她的艺术早已超越画面本身,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在照顾母亲的漫长岁月里,画笔不仅是创作工具,更是心灵的慰藉。这种将生活磨难转化为艺术养分的非凡能力,使她的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张红霞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关于坚守与创新的生动教材,既传承了北派山水画的雄浑气度,又赋予其女性特有的温婉韵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点。
随着冰雪画派影响力日增,这位在逆境中绽放艺术光彩的女画家,其作品价值必将被更多人认知。她也通过教学、展览等多种形式,不遗余力地推动冰雪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而她的人生故事,也将持续激励后来者在艺术道路上勇敢前行。
摄影:姚中吉
供稿:雷红朝、马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