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让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农民的致富园
灵宝苹果续写出了北纬34度优质苹果适生带的传奇,泌阳夏南牛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牛品种,正阳花生凭借皮薄、子大、出油率高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豆在中原大地上,依托众多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形成了地域主导产业,创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讲述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乡村振兴大局做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决策,连续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里强调建设现代农业产
作者:张培奇 范亚旭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23山西大同:让小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一过雁门,天高云淡。背靠火山地质公园,又与恒山相望,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在这条中间走廊里,被一片片黄花的海洋点缀着,铺展成一道亮丽风景。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在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有着600多年种植历史的大同黄花,现在已是地理标志产品,仅云州区就种植17万亩,研发出黄花系列的
作者:乔栋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1-04-23中国西北乡村振兴“协奏曲”:贫瘠撂荒山头成牛羊新牧场
眼下,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一处名为东牧湾的现代生态大牧场里,农机轰鸣,正迎来牧草之王苜蓿的春播季。 从单打独斗的庄稼汉,到现代生态大牧场职工,郝大军在此忙得不亦乐乎。 种完庄稼,农闲时外出打工这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昔日贫困户郝大军年复一年的生产规划。 一年没少忙活,但郝大军一家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郝大军一家迎来转机,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
作者:张添福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4-22河北丰南:花生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4月21日,唐山市丰南区的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播种花生(无人机照片)。 4月21日,唐山市丰南区的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播种花生。 4月21日,唐山市丰南区的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播种花生(无人机照片)。 4月21日,唐山市丰南区的农民驾驶农机在田间播种花生(无人机照片)。 随着气温升高,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农民抢抓农时开始大面积播种花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唐山市丰南区通过建立企业+基地
作者:李秀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22浙江诸暨:“一事一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空中俯瞰十里坪村的村落景区(4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空中俯瞰十里坪村的村落景区(4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1日拍摄的十里坪村由旧茶厂升级改造的一家民宿。 近年来,十里坪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断完善村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发展村落景区和乡村特色旅游产业。 空中俯瞰诸暨市枫江村(4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4月21日,村民在诸暨市枫江村新建的文化礼堂内聊天。 空中俯瞰诸暨市枫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22陕西富平三河村:柿子产业助力脱贫 推动乡村振兴
这几年我们村主要发展的就是柿子产业,大概每年从十月份开始,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投入到加工柿子的活儿里了,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三河村村民魏苗近日向记者介绍道。 富平县地处渭北高原,甜、软、糯又无核的富平柿饼便产自这里。近年来,富平县大力发展柿子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作为柿子种植优生区的三河村也获得了乡村振兴良机。 三河村里的尖柿种植园。 走进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富平县美丽村庄的三河村,映入
作者:黄思路编辑:新华网日期:2021-04-22安徽明光桥头镇“三治融合”促振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为此,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在近期结合实际,深入探索和实践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明光市桥头镇位于明光市西北部16公里处,镇域南北跨度近15公里,东西跨约24公里,区域面积152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人口3.3541万人,21个党支部,1079名党员。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04户共计860
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1-04-21甘肃会宁: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66个行政村已启动村庄规划编制
今年以来,甘肃省会宁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组织开展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风景美如画,文明新风拂面来。会宁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强化调查研究,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在全面、准确、理解掌握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有重
作者:窦菊编辑:会宁融媒日期:2021-04-21昆明青龙四月樱桃正当时:红了美丽乡村 火了采摘经济
4月20日,青龙野淘计划樱桃采摘季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青龙街道界牌小村举行。此时的青龙,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满山遍野挂满了火红的樱桃,果实晶莹剔透,甜蜜诱人。成为了当地春日一大胜景。 每年四月,青龙界牌的樱桃都会因为其优质的品质,吸引着很多周边的游客来进行采摘。今年,为了使青龙界牌樱桃品牌更加品牌化,青龙街道特别将樱桃采摘季纳入安宁市青龙街道秀美螳川和谐青龙生态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作为青龙野淘计
编辑:中国日报日期:2021-04-21河南洛阳栾川:美丽乡村如花海 群众生活比蜜甜
阳春三月芳菲盛,踏青赏花客如织。在如今的栾川县栾川乡养子口村,成片的福禄考花肆意绽放,穿梭其中的游人络绎不绝,领略着秀美的田园风光,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闲适惬意。 近年来,该县栾川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养子口村花海绚丽,风景宜人,成为乡村旅游的又一网红打卡点,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幸福的生活比蜜甜!
编辑:洛阳网日期:2021-04-21陕西安康:“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绿色发展纪实
青山如黛,绿芽生发;游人如织,笑语晏晏。 最是一年春好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处处是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景象。茶农们指尖灵动,不一会儿,身边的背篓里就铺满厚厚一层嫩绿茶芽;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三三两两,有的在茶树间拍照留念,有的学着茶农的样子,亲身体验采茶,还有的跟着记者一起,听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讲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来这里考察的一幕幕场景。 就在这个地方,总书记边
作者:李炜 彭瑶 胡明宝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21“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一个90后一个70后,见证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是如何炼成的 整个3月份,26岁的王小颖和50岁的吴建连都泡在海里。 今年,被称为中国菠萝之乡的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获得了比往年更高的关注度。这里不仅年产菠萝近70万吨,还有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万亩菠萝的海。 这对菠萝姐妹一起在菠萝地里做直播、拍短视频,让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这一冷知识,成了网络热搜。 她们脚踩红土地,见证了徐闻菠萝从野
作者:易艳刚、吴涛、张典标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1-04-20河北迁西:芝樱花海醉游客
4月18日拍摄的迁西县大黑汀水库东岸的芝樱花(无人机照片)。 4月18日拍摄的迁西县大黑汀水库东岸的芝樱花(无人机照片)。 4月18日拍摄的迁西县大黑汀水库东岸的芝樱花(无人机照片)。 近日,河北省迁西县旧城乡北孙家峪村大黑汀水库东岸500多亩芝樱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
作者:杨世尧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20“煤村”变“美村” 端起生态小康“金饭碗”
乡村要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支撑。5年前,江西省萍乡市略下村还是个废旧煤窑林立的小村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当地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昔日的矿山披上了绿装,曾经煤灰遍地的煤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村、富裕村,乡亲们也端上了生态小康的金饭碗。 春暖花开的时节,江西省萍乡市略下村的大片樱花和映山红正次第开放,如云似雪,将群山装点得美不胜收,吸引来许多游客。 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就在几
编辑:央视网日期:2021-04-19兰州“桃乡”增色:荒山沟披“红装”再造“世外桃源”
4月17日,第38届兰州桃花旅游节在仁寿山景区开幕。 人间四月芳菲尽,十里桃花始盛开。走进兰州安宁区仁寿山,棵棵桃树竞相披上红装,朵朵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十里桃乡安宁堡的桃源面积曾一度缩减,如今桃乡忆景又回来了。朱宗耀望着面山的桃花说道。 安宁堡栽培鲜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闻名的四大仙桃原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仙桃之乡。据统计,安宁区桃树种植面积曾由盛时80
作者:刘薛梅 高展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4-19解码乡村文旅振兴的“黔西南样本”
4月17日,在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大趋势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主题分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梅旭荣表示,我国农业现代化将从数量增长迈入优质高效和绿色品牌时代。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秘书长在发表主旨演讲时也谈到了乡村振兴中要因地制宜的问题。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以山做文章,打造旅游品牌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实施文
作者:王姝编辑:新京报日期:2021-04-19湖南邵东大山里的小康“梦工厂”
4月16日,在湖南省邵东市牛马司镇虎形山村的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制作棉被,身后整齐摆放着各种家纺成品。 多亏了刘总在大山里办工厂,让我既能照顾家庭,一年又有3万多元的工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这里务工的残疾人家属刘旺财说。 刘旺财口中的刘总,名叫刘红辉,是邵东市牛马司镇虎形山村人,今年48岁。1992年,他不幸发生车祸,右手落下残疾,左耳失聪,还欠下10多万元债
作者:禹爱华 刘昭云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1-04-19河南姜庄村:从黄河岸边“落河村”到“网红打卡地”
我们的姜庄老村成了网红村庄,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荒凉老村变成了宝地!河南省台前县的脱贫户王春香倍感自豪。 黄河、金堤河横贯台前县全境,临黄大堤把它分割成三分之一的黄河滩区和三分之二的滞洪区。过去,黄河三年两漫滩,金堤河五年三内涝,贫困束缚着这里的村庄。 姜庄紧临黄河,过去,只要黄河水量大,整个村庄就会掉落到黄河里,当地人辛酸地把它叫作落河村。 得益于小浪底水利枢纽,这里已2
作者:冯大鹏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9山东:千里黄河滩成了幸福滩
新家灰瓦白墙,橙砖红门,二层小楼还带院子。在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的一个大型村台上,这样的小楼鳞次栉比,学校、车间坐落其中。3公里外,九曲黄河蜿蜒而过,奔流不息。 乔迁到这边的新居时,61岁的陈佰藏决定把小船处理掉,再也用不上了。 陈佰藏生于黄河滩区,是旧城镇三合村村民。滩区即河槽与大堤之间的区域,既有行洪泄洪的功能,也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 160多年前,黄河改道,流经山东,绵延600多公里,沿
作者:徐锦庚 肖家鑫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04-19安徽宿松:再生稻育秧管护忙
4月14日,位于安徽省宿松县的省属农垦华阳河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技人员在检查并管护再生稻秧苗,为机械插秧做准备。今年,华阳河农场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种植再生稻300亩,在长江流域开展再生稻丰产优质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扩大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面积。
作者:李龙 摄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