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央视聚焦涞水龙门村:驻村力量与乡村共振 奏响振兴强音

本网讯(张雪)2025年7月11日,央视品牌栏目组走进涞水县龙门村,镜头聚焦这座太行深处的村落如何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破茧成蝶。在涞水县委宣传部的协同配合下,龙门乡乡长韩海亮、驻村第一书记李宏伟(社工部)、龙门村党支部书记王武林、驻村队员马光道(市场局)齐聚一堂,共同分享龙门村以特色发展激活乡村活力的实践之路,让全国观众看到了驻村力量与本土团队同心协力书写的振兴答卷。

6388891242837908558704854.jpg

政企村联动,筑牢产业振兴根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韩海亮乡长开门见山,介绍了龙门乡锚定“特色产业+就业增收”的发展思路。他提到,龙门村的蜕变,离不开县乡两级的政策支持,更得益于驻村团队与村“两委”的高效联动。“从摸查村情到敲定项目,从协调资源到落地投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让‘纸上蓝图’变成了‘田间实景’。”

李宏伟书记作为驻村“领头雁”,详细讲述了激活本土资源的过程。“刚驻村时,我们发现村民有制作辣酱的老手艺,却一直停留在‘自家吃、邻里换’的阶段。”他回忆道,在与王武林书记带领的村党支部沟通后,大家一致决定把这门手艺做成产业——从标准化厂房建设到配方优化,从注册“龙门辣酱”商标到对接电商渠道,驻村团队与村干部全程参与,如今辣酱厂不仅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产品还走进了京津冀的商超,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

6388891281300603477233084.jpg

聚合力破题,就业增收暖民心

“村民最盼的是‘家门口能挣钱’。”王武林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村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土地闲置、老人留守是常态。驻村队员马光道接过话头:“我们联合市场局资源,一边盘活闲置校舍、厂房,一边走出去招商。”最终,成功引进乐器加工等企业,建成两座标准化车间,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让村民实现“务工不用远走,挣钱还能顾家”。

 “现在每月能挣4000多,比在外打工稳当多了!”村民代表的心声,正是就业增收最生动的注脚。韩海亮乡长补充道,乡里还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对接,让更多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从“靠力气吃饭”转向“靠技能增收”。

谋长远布局,文旅融合开新局

谈及未来,几位负责人眼中充满期待。李宏伟书记介绍,依托“距北京近、邻野三坡、有山有水”的优势,村里正规划文旅新路径:“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山水生态,还要把辣酱制作体验、太行民俗展示融入旅游线路,再结合正在推进的温泉度假项目,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还想来。”

王武林书记笑着说:“现在路修宽了,民宿美了,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要让‘龙门故事’更有看头、‘龙门味道’更有嚼头,让村民在文旅发展中多分红、得实惠。”

微信图片_20250717131732.jpg

此次央视镜头的聚焦,不仅是对龙门村发展成果的肯定,更让“党建引领、驻村助力、村企联动”的振兴模式被更多人知晓。正如韩海亮乡长所说:“龙门村的实践证明,只要拧成一股绳,乡村振兴就有无限可能。”这座充满魅力的村落,正以产业为笔、山水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新的精彩。

编辑:雷祥

上一篇:涞水县龙门村文旅魅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