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法治新闻战线走出的乡村文化守护者——走进陈益强的多面人生

在时代的浪潮里,陈益强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精彩的人生轨迹。从法治宣传前沿阵地的新闻工作者,到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再到乡村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他以不同身份,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用执着与热爱诠释着对事业的坚守和对故土的深情。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新闻战线上的法治追光者

 陈益强生于乡村、长于乡野,艰苦的成长环境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凭借自身努力,毕业后毅然投身法治新闻领域,担任《西部法治报》安康片区主任、副站长,在此期间,他根据本人的亲身体会,创作了《我们是新闻工作者》的歌曲,一经发表传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时曾被称为《西部法制报》报歌。

 

 在这个岗位上,陈益强始终保持着媒体人的敏锐与担当。无论是偏远山村的普法宣传,还是城市重大案件的追踪报道,他都带领团队冲锋在前。为撰写一篇反映基层法治建设困境的报道,他曾在交通不便的村落驻点数周,深入走访村民、基层司法工作者;为揭露一起司法不公事件,他顶住压力,反复核查证据、多方求证。一篇篇有深度、有温度的法治报道从他笔下诞生,不仅推动了地方法治进程,更在读者心中种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多年的新闻工作,让他积累了深厚的法治素养与人脉资源,也为他后续从事法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执法律之盾,守正义之光:基层法治的践行者

 结束新闻工作生涯后,陈益强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储备,选择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他深知,这份工作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在工作中,他从案件分析、法律文书起草等基础事务做起,凭借新闻工作培养出的细致与执着,迅速成长为基层法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在代理农民工讨薪和工伤案件时,他不厌其烦地与用人单位沟通谈判,在调解中,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终为弱势群体讨回公道;处理复杂的民间纠纷时,他以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法律知识抽丝剥茧,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始终秉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用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践行着法律工作者的使命,为公平正义据理相争,赢得了当事人的敬重与业界的认可,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桑榆映故土,丹心筑史馆:乡村文化的守护者

 当岁月染白双鬓时,陈益强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汉滨区石梯镇叶沟村。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也想为这片土地留下些独特的记忆,为家乡做些什么。于是,他决心用一座村史馆承载叶沟村的岁月变迁与乡土文化。

 

 建设村史馆面临诸多难题,资金短缺、资料匮乏、协调工作繁杂。陈益强带头筹款,并积极奔走采访,调研历史变革,家训文化、乡村民俗,动员村民参与。为收集村里的老物件、人文风景故事,他挨家挨户走访探寻,听老人讲述过去的岁月,将珍贵的记忆一一记录;为设计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格的村史馆,他查阅大量资料,与设计师反复研讨修改方案。施工过程中,他不顾年迈,每日到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一座独具特色的叶沟村村史馆落成。馆内,一件件老物件诉说着村庄的历史,一幅幅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村史沿革、民俗文化、发展成就等内容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展示。村史馆不仅成为村民了解家乡历史的窗口,更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为当地的父老乡亲们留下了记忆,留住了乡愁!

由于他多年来心系山村,情系乡亲,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从而迎得了乡贤名人的美誉。

曲艺传薪火,文化润乡村:文艺事业的推动者

2017年,陈益强担任汉滨区曲艺家协会主席,2018年担任安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开启了他文化事业的新篇章。他积极组织各类曲艺活动,挖掘和培养本土曲艺人才,将快板、相声、小品、安康花鼓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带到乡村、社区、学校。为了弘扬非遗文化,陈益强多次组织采风调研,用安康老花鼓歌曲调配新词,创作的系列花鼓子有《安康欢迎您》、《为汉滨人民歌唱》、《安康湖水韵石梯》、《锦绣叶沟更美丽》,为传承非遗、守正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汉滨区文联和区政府的充分恳定,并为他颁发了奖状!他撰写的《浅议陕南花鼓的艺术保护与传承发展》荣登国家级社科类学术期刊——2019年第10期总第567期《独家全国性曲艺月刊》。获得汉滨区文学艺术创作(文学类)政府奖《特别贡献奖》,汉滨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化事业突出贡献奖!

 他带领曲艺家协会成员创作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通过曲艺表演宣传法治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在他的努力下,汉滨区乃至安康的曲艺事业蓬勃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法治新闻到基层法律工作,从建设村史馆促乡村振兴到推动曲艺发展,陈益强的人生在不同领域闪耀着光芒。他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热爱书写着对家乡的深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时代奋斗者的动人风采。(张金川)

上一篇:广东江阳:守艺匠心与乡村振兴的青春接力——助力乡“春”实践队探访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
下一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知行明灯”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