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3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听民声·探融合:深入三社区共绘治理新图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三治融合”经验发源地的浙江省桐乡市,已形成诸多有效做法,近年来“三治融合”不断焕发新的创造力,并渗透进各个领域。近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桐行善治溯民本,青力深耕踏新途”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桐乡东兴社区、复兴社区、融贤社区走访调研,探寻“三治融合”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

感受东兴社区“三治+”商圈治理

实践团成员来到梧桐街道的东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代表王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东兴社区“商居共融”的治理模式。东兴商圈汇聚了1028家沿街商户与7400多名常住居民,因此形成商居一体的独特格局,针对东兴社区“一老一小一商”的实际情况,社区以“商居共融”模式开展治理,创新"自治+共建”,“法治+规范”“德治+服务”的“三治+”治理模式。

王俊以2021年汇介弄地锁和电线问题为例,讲述了通过"说、议、办、评"实现汇介弄华丽蜕变的过程。当时,居民私拉电线、强装地锁,严重影响通道正常通行和居民日常生活,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社区成立自治小组商议停车方案,在整治后,社区环境焕然一新。爱心冰柜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饮水便利,水由村民自主捐赠,传递爱心体现人文关怀。

探访复兴社区治理新样本

实践团深入桐乡市主城区的复兴社区,深度探究“三治融合”在城市社区的创新实践。 复兴社区将亲善向德、睦邻友邻确立为社区建设理念与核心精神追求。社区专门设置了联勤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三治集市·积分兑换点、居民会客厅等,集居民议事、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复兴社区还创新三治融合模式,推出:“小治瞭望台”、“小治直通车”“三治集市”等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治慧兴”基层治理品牌,为居民提供精准、贴心服务。

复兴社区地处主城区,面对业态复杂、需求多元的治理挑战,为此,社区构建“1253”微治理工作模式,实现小区事务自治、秩序法治、文明德治。沈洁以电瓶车治理为例,指出当前城市普遍面临电瓶车充电难、管理难的问题。在党群服务中心后方,设置了积分充电站,居民通过参与议事、志愿服务获取积分,可抵扣充电费用,将充电服务与三治积分机制相结合,实现长效化管理,此举获得居民广泛认同。

学习“融贤聚力”的双贤智慧

实践团成员来到濮院镇双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双贤社区“聚贤士,融贤智,育贤能,享贤治”治理理念。双贤社区创新构建"贤治"共同体,有机整合居民骨干、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力量,打造"贤士"人才库。将治理重心精准聚焦于加装便民设施、环境整治提升等民生"关键小事",切实推动居民诉求转化为治理实效,充分彰显"融贤智"的治理效能。这一模式既实现了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协同,又确保了民生实事的精准化落地。

社区设2000余平方米网格实训基地,八大主题场景生动还原基层治理常见安全问题 ,包括餐饮店后厨、企业车间、小区电梯应急处置等,每个场景都还原真实故事案例,暗藏网格工作者日常应对的 “考题”。网格员表示“以前觉得网格工作只是走街串巷,如今才知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 实训基地将抽象治理理论转化为具象场景,定期组织演练培训,为学子搭建起连接理论与现实的纽带,更好的应用并服务于基层治理。

三治经验给社区带来了变化,未来将继续深化“三治融合”理念,打造商区活力足、邻里情意浓、生活范围佳的友好型社区。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紧扣“共同富裕美丽新社区”建设目标,在微更新、微改造、微治理“三微”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细化治理之路,让老社区蝶变新生。(作者:张会敏)

上一篇:全国《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2024-2027)》呼和浩特站圆满收官
下一篇:永康社区“守护生命・‘救’在身边”应急急救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