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浏阳张坊镇,青山叠翠间藏着一处非遗秘境。7月20日青禾护卫队的队员们踏着晨露走进道官冲中国非遗生态村,在竹香与纸韵中开启了一场与千年古法造纸技艺的深度对话。
“一斩竹,二漂塘,三煮徨,四舂臼……”在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建洪师傅的讲解揭开了古山贡纸的神秘面纱。队员们围在展示台前,看着泛黄的史料记载与斑驳的工具实物,当听到“一百三十多道工序才能造出一张贡纸”时,无不惊叹古人的匠心。到了抄纸体验环节,队员戴梦璐同学双手紧握竹帘,屏住呼吸将其浸入纸浆池,试了三次才掌握平衡,看着竹帘上渐渐成形的薄纸浆层,她兴奋地说:“这薄薄一层纸,藏着太多功夫!”
(图为队员与传承人体验抄纸环节)
午后的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里,队员们又开启了“识纸之旅”。玻璃展柜中,古山贡纸泛着温润的光泽,讲解员介绍,这种曾被乾隆年间列为贡品的纸张,因竹纤维坚韧,可留存数百年不褪色。而一旁色彩斑斓的草花纸更让大家眼前一亮,队员们跟着工作人员到村边采摘雏菊、枫叶,亲手将花草嵌入纸浆,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纪念纸。“原来纸也能成为艺术品!”队员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笑声洒满了研学馆的小院。
(图为队员展示自己制作的花草纸)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是活着的文化基因。”队长在总结时说道。一天的探访中,队员们不仅记录下古法造纸的工序细节,更感受到传承人的坚守。青禾护卫队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前行,他们知道,这场非遗之旅不仅是一次实践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守护的接力,承载着文明的重量,也书写着年轻一代的担当。(作者:周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