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绿茵使者”突击队 赴韶关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开展暑期实践

 

 

为全面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深化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2025年7月9日至10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绿茵使者”突击队奔赴韶关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开展了三下乡调研活动。在村干部的悉心引领与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团队成员深入安口村一线,实地调研该村在资源活化利用、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举措,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绿茵使者突击队队员与安口村村书记合照。韩倩 供图

 

走进安口村,领略乡村新风貌

近年来,拥有悠久历史的安口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实践团队初到该村,便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与蓬勃的发展活力。村书记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安口村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规划。
据了解,安口村积极发展水稻、马蹄、香芋、蓝莓等特色农业,并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探索发展研学产业,邀请学生参与插秧、蔬菜种植等农事体验,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乡村魅力。

村干部带领实践团队走访了樟树王公园、张氏三公祠、国立华侨中学历史遗址等历史人文景点。村书记介绍:“我们这边的樟树王是一个标志性的景点,可以吸引游客来看千年樟树王。”这株千年古樟不仅是安口村的文化符号,更承载着村民世代相传的记忆与情感,被视作村庄的“守护神”。

图为安口村樟树王。韩倩 供图

 

谈及发展瓶颈,村干部坦言,当前村内食宿配套不完善、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他希望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打通景点间的连接通道,切实提升游客留存率。

团队还走访了当地村民,大家纷纷表示,如今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文旅产业逐步发展,对党的政策和政府工作充满认可。走访中,团队也遇到了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了解并前来游玩的游客,但观察发现,由于基础设施滞后、体验项目单一,慕名而来的游客沦为“匆匆过客”,暴露出“引得来却留不住”的发展窘境。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地旅游产品供给与游客需求存在差距——景点互动性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休闲娱乐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这些都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深入“莲蛙”基地,探寻产业融合新模式

“莲蛙”基地作为安口村联合大赛村近年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项目,是此次调研的关键一站。在带队老师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基地,与负责人深入交流,重点了解莲花与牛蛙种养的运作模式、发展规划及产业融合创新路径。
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牛蛙养殖全流程。作为新兴养殖品种,牛蛙因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该基地创新采用“莲蛙”生态种养模式,通过一水多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既践行了环保理念,也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值得关注的是,“莲蛙”基地注重“以农带农”,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饲料等全链条支持,并负责成品蛙回收,保障农户稳定收益,助力共同致富。并且,基地的建设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养殖、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全链条均需人力投入,有效推动了村民就地就业增收。

图为莲蛙基地负责人在为绿茵使者突击队讲解。韩倩 供图

 

基地还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一产聚焦优化养殖技术,持续提高莲蛙产量与品质;二产推进加工厂建设,开发深加工产品以丰富品类;三产依托养殖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与研学项目,打造莲蛙主题观光园,吸引游客体验农事、品尝特色美食,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此次“三下乡”调研中,团队通过实地参观、访谈交流,深切感受到安口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依托本地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积极实践——从古樟文化、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到“莲蛙”基地的生态种养、一二三产融合,安口村正以特色产业为支点,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团队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研究长来镇安口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路径,将所学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戎雨悦 林佳敏)

上一篇:成都东部新区坝坝会:解密信托制,共建信义家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