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河:辣椒红 产业火
7月10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陈台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在大棚内采摘、分捡、打包辣椒,忙碌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图画。 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基地流转近2300亩土地用于泡椒种植,搭建近4000个大棚,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镇进行辣椒种植,周边百余名村民也来基地务工。今年市场行情较好,泡椒价格从去年的0.8元每斤提高至2.4元,亩均接近5000元,实现村民致富增收。
作者:胡雨松、李向前编辑:人民网-安徽频道日期:2022-07-13贵州赤水:漂流热助农增收
7月11日,游客在赤水市两河口镇香溪河上漂流戏水。 7月11日,游客在赤水市两河口镇香溪河上漂流冲浪。 7月11日,游客在赤水市两河口镇香溪河上漂流冲浪。 近日,随着气温升高,贵州省赤水市香溪河上的漂流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漂流戏水,乐享清凉。近年来,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在香溪河上开发漂流项目,当地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在景区务工、开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
作者:王长育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12湖南衡阳:黄花菜飘香农户欢
7月11日,在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雁隆黄花菜种植基地,菜农在采摘黄花菜。 7月11日,在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雁隆黄花菜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晾晒黄花菜 (无人机照片)。 7月11日凌晨,在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黄花菜地,当地菜农戴着头灯在采摘黄花菜。 盛夏时节,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黄花菜进入采收旺季,当地菜农抢抓农时采摘黄花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祁东黄花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县共种植黄
作者:曹正平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12湖南道县:早稻飘香收割忙
7月11日,在永州市道县四马桥镇金狮头村,农民驾驶大型机械收割早稻(无人机照片)。 7月11日,在永州市道县四马桥镇金狮头村,农民驾驶大型机械收割早稻。 7月11日,在永州市道县四马桥镇金狮头村,农民驾驶大型机械收割早稻(无人机照片)。 正值早稻收割时期,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采取机收主导、人工结合方式,抢收早稻。
作者:蒋克青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12江西泰和:夏粮抢收忙
夏收时节,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早稻喜获丰收,农民抢抓农时开展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助力粮农增收。
作者:邓和平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7-11重庆秀山:辣椒丰收富农家
眼下,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的辣椒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辣椒,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在罗家村和高楼村,曾经撂荒的300余亩高山坡地辣椒成排,满坡染绿,挂满枝头的辣椒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喜人。 近年来,溶溪镇以助农增产增收为核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撂荒地整治盘活土地资源,着眼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将辣椒种植基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村民们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
作者:刘政宁、胡程编辑:人民网-重庆频道日期:2022-07-11安徽旌德:“如意”经济 丰收在望
时入盛夏,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云乐镇的灵芝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作为中国灵芝之乡,近年来,旌德县借助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灵芝产业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旅游兴起。 2021年,旌德县拥有灵芝生产基地6000余亩,灵芝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9%,带动2000余位农民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作者:汪瑞华 江建兴编辑:人民网-安徽频道日期:2022-07-11贵州岑巩:太子参丰收助农增收
时下正值中药材太子参采收季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的农民抢抓农时采收太子参,中药材种植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种植、间作套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太子参种植,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和入股分红实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据悉,今年,岑巩县种植中药材太子参2万余亩,预计总产值9000余万元,
作者:胡攀学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7-11浙江乐清:小暑时节 晚稻育秧
7月7日,农民在浙江省乐清市城东街道振海村的秧田摆放秧盘。 7月7日,农民在浙江省乐清市城东街道振海村的秧田搬运秧盘。 当日是小暑节气,浙江省乐清市农民抢抓农时进行晚稻育秧,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作者:蔡宽元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8海南龙华:芋头香 村民富
7月,正值香芋收获的季节。6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五一村委会的一片片香芋地里,村民们正弯着腰拔起一株株香芋,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据龙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7月底将迎来香芋的收获旺季,五一村委会的香芋种植面积约700亩,按2021年的价格估算,每亩收益9000元,总产值可达630万元,除掉成本,老百姓可以收益约315万元。
作者:孟凡盛编辑:人民网-海南频道日期:2022-07-08宁波南联村:特色旅游助力山村振兴
这是7月7日拍摄的慈城镇南联村全景(无人机照片)。 7月7日,慈城镇南联村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右)向游客介绍南联村景点。 7月7日,游客在慈城镇南联村一处精品民宿景观池前拍照。 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山区的南联村,近年来利用村庄沿山傍水、盛产杨梅的特点,通过建造水上旅游设施、引入精品民宿、打造杨梅音乐节等方式,持续开发山村特色旅游线路,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南联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万
作者:江汉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8湖北秭归:多方式转运助力柑橘出三峡
7月6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陈家湾村村民将收获的夏橙装车(无人机照片)。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主导产业为柑橘种植。长期以来,从果园到公路主干道的柑橘转运主要靠人力,转运效率低、成本高。近年来,该县根据山区特点,探索出架设空中索道和安装地面单轨、双轨式果园轨道运输机等方式,以机械代替人力,让柑橘快速出三峡,助力果农增收。
作者:郑家裕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7四川雷波:莼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7月6日,村民在雷波县黄琅镇荆竹村莼菜种植基地采摘莼菜。 近年来,四川省雷波县依托湿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莼菜产业,人工种植莼菜面积约1200余亩,收益分红惠及多个乡村,莼菜产业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作者:江宏景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7河北围场:金莲花开产业兴
7月6日,在围场县一处金莲花种植基地,花农在采摘金莲花(无人机照片)。 7月6日,在围场县一处金莲花种植基地,花农在挑拣金莲花。 7月6日,在围场县一家药业公司,工人在晾晒金莲花。 近日,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种植的金莲花相继盛开,农民忙着采摘、装运鲜花,运往当地企业进行深加工。 近年来,围场县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金莲花种植产业。同时,通过引入金莲花深加工企业
作者:王立群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7宁夏西海固:旱作梯田迎麦收
7月3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炭山村村民操作小型割晒机收割冬小麦(无人机照片)。 7月3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炭山村村民操作小型割晒机收割冬小麦。 这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炭山村种植的冬小麦(7月3日摄)。 近日,宁夏西海固地区种植的冬小麦陆续进入收割季节。旱塬、梯田上一片金黄,农民操作着收割机械在其中忙碌。据了解,今年固原市夏粮面积42.89万亩,其中冬小麦36.04万亩。
作者:冯开华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6湖北恩施:乡村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7月5日,工人在宣恩县高罗镇一服饰企业生产线上忙碌。 7月5日,宣恩县椒园镇一鞋业公司的工人在包装运动鞋。 7月5日,工人在宣恩县高罗镇龙河村一服装厂车间里忙碌。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村落地生根。目前,已有包括服装、玩具、电子产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中小企业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作者:宋文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6江西乐安:致富棚 搭建忙
7月4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增田镇长江村工人们正在忙着搭建蔬菜大棚。 据悉,今年以来,乐安县将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富民主导产业打造,政府出资建设,企业提供指导,通过龙头企业带领农户合作种植、农户自建大棚政府奖补、平台公司建好大棚农户租用等模式,为农民搭建大棚舞台,鼓励农民争当创客。
作者:罗娜、黄煜编辑:人民网-江西频道日期:2022-07-06四川泸州:生态公路美如画
2022年7月4日,国道546四川省泸州市纳溪段穿过崇山峻岭,与青山绿水相映成景,美若画卷。 国道546线起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境内,止于贵州省赤水市川黔交界处,沿途经过森林、湖泊,把绿色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惠及群众出行,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依托生态本底,成为一条川黔青山绿水之间的生态公路。
作者:牟科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7-05浙江舟山:渔船在港避台风“艾利”
舟山市气象台7月3日15时发布渔场台风警报:今年第4号台风艾利(热带风暴级),于当日14时位于北纬28.2度、东经127.0度,中心气压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预计艾利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受台风艾利影响,舟山5028艘渔船已全部在港避风。
作者:姚峰 摄编辑:人民图片网日期:2022-07-05福建才溪:传承红色基因 振兴美丽乡村
才溪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西北部,毛泽东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多年来,才溪镇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依托优良自然环境和特色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和红色景区建设,才溪镇的基础设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作者:姜克红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