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小香椿大产业
3月29日,红绿相间的香椿芽长势喜人。 连日来,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香椿芽进入收获旺季。 放城镇利用丘陵山地,大力发展香椿产业。目前,全镇种植香椿树8000余亩,年产香椿120余万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青岛、哈尔滨等城市,年产值1200余万元,带动全镇2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3月29日,村民在采摘香椿芽。 连日来,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香椿芽
日期:2023-04-03云南汤池:百年老酱溢新香 守正开拓向未来
新华网昆明3月31日电(康静 徐华陵 王小羽)洋芋焖鸡、酱炖鱼、酱烧茄子可用于制作各类菜品的汤池老酱,以其酱香浓郁独特,辣中带甜、芳香可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作为云南省昆明市很多人的乡味,汤池老酱不仅是菜色里的重要调料,更是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一把金钥匙。眼下,一箱箱包装好的汤池老酱正从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昆明阳宗海)汤池街道销往国内外。 用汤池老酱制作的酱炖鱼色香味俱全(2月24
作者:康静 徐华陵 王小羽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4-03种地也能评职称——来自山东、吉林、甘肃等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的调研
种了半辈子地,从未上过大学、发过论文,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农民王笃春,不久前获评中级职称。种地成职业,农民有职称。手捧证书,农民农艺师几个字赫然入目,这让王笃春心里美滋滋的,干劲儿更足了。截至1月底,山东省已有9063人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编写的《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
作者:李 蕊 刘以晴 赵帅杰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3-31宁夏红寺堡:乡村振兴有活力 借“巧实力”引流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总人口23.5万。24年前的红寺堡是一片荒滩戈壁,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成了当地开发之初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片土地上已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等,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2所,在校学生从搬迁之初的40名增加到近5万名。 是什么使红寺堡区从一片沉寂的荒原变成这番欣欣向荣景象?巧妙的引流,是红寺堡区的巧实力。 学在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31佛跳墙“跳”入寻常百姓家
佛跳墙,福州特色名菜,号称闽菜之王。几十种海味山珍,经过考究的烹饪工艺,变幻出百般鲜味,佛闻弃禅跳墙来,故而得名佛跳墙。传统佛跳墙因其选材奢华、烹饪工艺复杂,只能堂食,且价格昂贵。近年来,福州大力发展以佛跳墙为代表的风味闽系预制菜,不仅让佛跳墙跳入寻常百姓家,还走出了一条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化之路。 在三坊七巷附近的福州小吃店内,一盅盅佛跳墙和其它特色美食一起摆在柜台上。新华网 林晨 摄 化
作者:蒋丽敏 陈丹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31中化化肥厂家手把手教你种好地夺取粮食大丰收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塞北的3月,虽然春寒料峭,可是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春耕备耕忙碌的季节。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旺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厂家、农技人员请到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昭君镇为农民传经送宝,使当地的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田间地头就能学到科学种新知识,厂家、农技人下乡手把手教农民种地,消息一传出,两个镇几个村的农民互相传说,纷纷前往会场报道参加学习。真是大旱送来及时雨,因为广
作者:赵禄 黄巴特尔日期:2023-03-30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春风化雨,耕种满田。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亿万农民铆足干劲,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
作者:高云才 顾仲阳 常 钦 李晓晴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3-30“不留一寸荒山”——陕西宜川“悬崖造林队”种树记
在陕北,在黄河边,有这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常年用绳子拴住腰,将人吊在悬崖间,吊威亚般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 没有路,他们爬;没有土,他们背;没有水,他们就从黄河运。 这支活跃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造林人,被当地人唤作悬崖造林队。2004年以来,连续19年,他们植树拦泥沙,造林保水土,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其中有一万多亩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他
作者:孙正好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30云南南华:彝绣跨千年 绣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华网昆明3月29日电(罗春明 张玛睿)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彝绣服饰,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彝家风情画卷。历经风霜,彝绣这项最远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技艺,如今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千年技艺 针尖绣出增收路 彝族刺绣,是彝族的一项古老技艺。彝家女子会拿针就会刺绣,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刺绣早已融入彝族妇女的血脉。 1978年出生的丁兰英,幼年家境贫困,靠着母亲传授的彝绣
作者:罗春明 张玛睿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30贵州“村BA”:燃了篮球 火了乡村
68∶65!3月27日15时55分,裁判一声哨下,黔东南州代表队在村BA冠军争夺战中获胜,成为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的冠军。还没进入夏天,这里的气氛却已被篮球赛顶到了沸点。 村BA比赛现场。张奎摄 台盘村位于黔东南州大山深处,2022年夏天,充满乡土气息的篮球比赛摇身一变村BA,在全网火出了圈。在这个不到1200人的村子里,村民爱穿球衣,路边放着篮球,即便没有比赛,晚上的篮球场也十分热闹,即
作者:李丽萍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03-28雪峰深处奏响茶旅融合发展“新乐章”
新华社长沙3月26日电 题:雪峰深处奏响茶旅融合发展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谢奔、陈振海、张晨光 早春三月,细雨霏霏。走进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山间云雾缭绕,万亩生态茶园春意盎然,茶树抽芽吐绿,腰挂竹篓的采茶工人摘下鲜嫩的一芽一叶。 渠江源村地处雪峰山脉深处,平均海拔1000余米,是新化红茶核心产区,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五代时期毛文锡所著《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
作者:谢奔、陈振海、张晨光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28赤水晒醋:黔北秀水出“酸”香
新华网贵阳3月28日电 春暖花开,艳阳高照。走进贵州省赤水市曾氏晒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曾氏晒醋),一阵醋曲香由远及近。穿过大门,一排排戴着笠帽的醋缸映入眼帘。 赤水晒醋以古法酿造,醋醅和半成品醋都在阳光下长久曝晒而成,也因此得名。2021年,赤水晒醋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赤水市,醋不仅是菜肴调味品,还是人们的日常饮料。在当地人看来,早上喝醋,能唤醒人一天的精气神
作者:周远钢 蔡连素 张浪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28山东省曲阜市姚村镇统筹各村发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找准门路促致富 精准对接助就业
核心阅读 成立合作社联盟、建立就业供需数据库、设立支书大讲堂山东省曲阜市姚村镇针对群众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曲阜市姚村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全镇一盘棋思想,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破了各村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了镇村心连心、村村传帮带的发展趋势。就业、看病、教育、休闲娱乐、文化生活充分满足群众需求,促进镇域齐心发展。 互学互鉴 村村联动带增收 春暖花开,
作者:肖家鑫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3-27树品牌强龙头延链条 中原大地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阳春三月,本网记者走进河南省兰考县实地探访,在中原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呈现新图景。 树品牌 古琴制作奏出富民新曲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走进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七贤琴坊老板孔海广正通过手机与省外客商联系业务,从事制
作者:李栋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03-27梨花开 迎客来
3月26日,游客在砀山县的梨园里观赏民俗表演(无人机照片)。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50万亩梨树进入盛花期,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梨园举行,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踏春。 新华社发(崔猛 摄) 3月26日,游客在砀山县的梨园里赏花(无人机照片)。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50万亩梨树进入盛花期,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梨园举行,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踏春。 新华社发(崔猛 摄) 3月25日,游客在砀山县的梨园里赏花。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03-27湖南常宁:莲藕采收忙
天气回暖,湖南省常宁市板桥镇莲藕种植基地的藕农抓紧有利时机,采收莲藕,供应市场,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板桥镇充分利用板桥、西洞、群益等村土壤泥沙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莲藕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莲藕特色种植产业,种出的莲藕香甜、细腻、口感好、绿色无公害,很受各地客商欢迎,有效帮助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周秀鱼春摄(人民图片网)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03-27辽宁铁岭:小平菇撑起农民致富梦
新华网沈阳3月21日电(刘舒 马诗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李千户镇三道村的食用菌大棚,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村民们正拿着箩筐穿梭在菌架中忙着采摘平菇,开启新一年的劳作。 近年来,三道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并引进平菇品种,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随着平菇产业在三道村落地生根,不仅壮大了村集体实力,也为村民撑起一把把致富伞。 图为大棚里的平菇。新华网发 因
日期:2023-03-24重庆探索“积分制”“院落制”等乡村治理形式 乡村善治气象新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重庆市探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等乡村治理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春耕时节,璧山区福禄镇斑竹村村民黄学元到镇上赶集,他走进镇中心积分超市,掏出积分卡,张口就问:我用积分换点种子,行不? 你积分卡里有40分,可以兑1斤稻种。 黄学元乐呵呵地接过稻种,我要再努力点,多赚点积分! 黄学元的积分来自人居环
作者:刘新吾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3-24陕西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人口去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4.2% “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镜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陕西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示范园里,枝杈上吐出一颗颗嫩芽。 瞧!刚修完枝,果树都在攒着劲呢。新技术、新品种,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环境,苹果是咱这儿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村支书张润生快人快语。 好土地咋长出好苹果? 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三靠改革。张润生掰着手指一一道来: 政策是支撑。这些年各种产业帮扶就没断过。打机井、上滴灌,搭建防雹网,引进智能筛选生产线农民盼啥,政府就帮啥
作者:李晓晴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3-24黑龙江着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 农田专人管 增收又增产
春分时节,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的智慧育秧大棚里,自动育秧播种机在轨道间穿梭往返,不到两小时,2000多个秧盘的育苗工作就完成了,较人工节省七成时间。 今年的播种育苗期比往年提前20天。合作社理事长姚洪亮告诉记者,合作社今春首次应用大龄秧苗晚插技术,种植晚熟新品种水稻,亩产预计增加近200斤。提前播种,抢出时间,大棚还能二次利用,比往年多种一茬蔬菜。看好合作社的新技术,延寿县太和村
作者:崔 佳 刘梦丹 张艺开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