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乡村 澎湃新动能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题:非遗在乡村 澎湃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 山村戏乡绽放非遗光彩,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初冬时节,走进乡野山村,非遗传承了古色古香的历史风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吕梁山腹地,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三元村村民段柱仙刚忙完秋收,就全身心投入到刺绣的制作当中。靠着娄烦刺绣手艺,段柱仙一年增收上万元。段柱仙是一位脱贫户,现在她制作的新娘盖头、手工鞋垫等刺绣作品,卖到了北上广等大城市。
作者:魏飚、孙晓宇、罗羽、水金辰、刘美子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7重庆市潼南区10余万人吃上“柠檬饭”,2022年柠檬产业链总产值逾60亿元 发展柠檬产业鼓起了果农“钱袋子”
果农在重庆市潼南区一个柠檬种植基地采摘柠檬。 潼南区一家加工企业的柠檬分选线。 以上图片均为潼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科研人员在潼南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查看树苗长势。 龙 帆摄 潼南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温室大棚远观。 王华侨摄 引子 又是一年收获季,重庆市潼南区的柠檬熟了。 走进潼南区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眼前绿树
作者:刘新吾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7北京、黑龙江、湖南、甘肃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凝聚法治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近年来,广袤大地上,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居)法律顾问让村民遇事找法触手可及,法律明白人着力解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治宣传栏、文化长廊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群众生活司法部组织开
作者:张 璁 张艺开 王云娜 银 燕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7吉林省镇赉县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拓宽致富渠道——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今年我收获了26万斤稻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凤娟农业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谭新宇蹲在地头笑着说:平均亩产超过1300斤,又是一个好年景,增收更有保障了。 令人惊讶的是,这片稻香蟹肥的沃土良田,在过去却是颗粒无收的盐碱地。近年来,镇赉县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累计治理盐碱地56.78万亩。今年,镇赉县的水稻产量约为20.5亿
作者:汪志球 孟海鹰 门杰伟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6四川着力提升竹产业品牌—— 谱写“以竹代塑”兴业富民新篇章
卖竹子,纯利润都二十来万元!冬日暖阳下,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天池村,种植大户李开明正忙着采收新一季的斑布一号竹材收割后,这些竹材将被统一运往15公里外的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加工成竹浆纸。 从园区走向全国的竹浆纸斑布,已占据全国本色生活用纸30%的市场份额。眼下,园区正乘着以竹代塑的东风,布局竹纤维制造农业地膜新生产线,抢占市场先机。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作者:宋豪新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6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一年多来,黑土地力稳步回升——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高产丰产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 黑土地保护法施行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数量、提质量,切实保护黑土地优良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肥沃的黑土地,是地球上稀有
作者:常 钦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6“老手艺”创造“新经济”——古老非遗扮靓产业新景
新华社合肥11月12日电 题:老手艺创造新经济古老非遗扮靓产业新景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汪海月 夜幕下,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边的屯溪河街人头攒动。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巧夺天工的庐州蛋雕、清香四溢的绿茶制作一项项多姿多彩的传统非遗技艺,点燃了徽州古街的烟火气。 正在黄山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50余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350多位非遗传承人带着绝活儿来到现场进行展
作者:刘美子、汪海月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5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沙地农田获丰收
11月12日,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章昂希里村的沙地农田,农民采收白玉山药。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通过沙漠土壤化技术,对50余万亩沙地进行生态修复,引导农民在改良后的沙地里种植白玉山药、胡萝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发展特色沙地种植业,在固沙防风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发(王正摄)
作者:王正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5生产、生活、生态,数字技术浸润青海山乡 高原小城牧“云”记
图为贵南县草原牧场风光。 贵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数据来源: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也改变着农民衣、食、住、行,还带来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的新变化。 在青海,贵南县首批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记者近日走进当地牧区,跟随一位牧民的脚步,看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
作者:刘雨瑞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52023年贵州乡村赛马落幕
11月12日,为期2天的2023年贵州乡村赛马暨三都水族端节赛马活动在三都县中国西部赛马城落下帷幕。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赛马,非常震撼!来自重庆的游客刘琳特地来到三都过端节,体验水族独特的赛马文化,这种震撼只有现场才能感受得到,与隔着屏幕观看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端节是水族的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赛马是端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每到端节,水族民众都会骑着家养的本地马,扬鞭驰
编辑:中国新闻网日期:2023-11-14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科技种田,越种越甜”
菜棚里,老徐推着起垄机,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地走。哗啦啦,机器过处,泥土翻滚,垄道成行。 老徐名叫徐俊贵,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徐皇路村人,承包了两个菜棚,总共9亩地。种了一辈子田,年过花甲的老徐却越种越起劲儿。问他为啥,老徐眉毛一扬:科技种田,越种越甜! 回忆从前,老徐可没这么乐。农忙时,吃住在棚里,不敢离开一步。老徐说,种田不仅费精力,更耗体力。施肥需要一锹一锹挖渠,水放出来更要盯紧,一旦要满,赶紧
作者:李 蕊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4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 描绘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乡村休闲游步道李祖驿站外景。 义乌市后宅街道供图 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西北部与浦江县的交界处,有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李祖村。历史上,李祖村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节点,行商坐贾,往来不绝,并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路径。在千万工程推
作者:吴 凯 曹怡晴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4甘肃平凉:山地玉米抢收忙
2023年11月11日,农民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的田间地头抢收玉米。 12345678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2023年11月12日23:46 2023年11月11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的田间地头,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民正在利用晴好天气,赶在上冻前抢收玉米,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以来平凉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端稳粮食金饭
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13湘潭完成392条河流(段)治理——美丽河湖助力乡村建设
石桥横卧,流水淙淙。傍晚时分,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排头乡狮龙村村民刘立云坐在狮龙河边的古树下休息。狮龙河发源于上游的石坝水库,全长19.2公里。过去,河道淤积严重,河岸杂草丛生。 去年以来,排头乡对水患最严重的6公里河段开展乡级示范河流建设。清河道,固堤坝,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效果很快显现。不仅如此,村里还对河道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加宽硬化河边步道,种植花草树木。 2018年以来,湘潭市科学规划,立
作者:申智林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3上海松江区升级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产业—— 建设和美乡村 提升生活品质
白墙彩瓦,鲜花盛开,绿意盎然。走进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井凌桥村,和美景象映入眼帘。 一家民宿内,村民高金英正忙个不停,我在民宿客房部当服务员,每月拿工资。还承担花卉基地的种植项目,从自家菜地拿出6分地,从花卉基地买来绣球花种苗进行养护,长大了再卖给基地,一年也有好几千元的收入。 高金英的生活现状,正是松江区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后发生的变化。 2020年,井凌桥村启动松江区美丽村庄试点建设,50户村民跨村
作者:谢卫群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3湖南省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改造1700亩耕地—— 丰裕村喜迎丰收年
永安镇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示意图 永安镇提供 今年春天,在丰裕村首批整理好的土地上,试种的油菜形成油菜花海。 永安镇供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是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就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作者:孙 超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3-11-13贵州沿河中界高峰村:党建引领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高峰村位于沿河县中界镇南部,海拔高度1100米,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距县城23公里。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亩(田220亩,土620亩),森林覆盖率85%。全村共有3个村民组,原属深度脱贫村,2019年出列。2022年户籍人口147户552人,有党员19名。 高峰村七里槽产业园。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高峰村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结对帮扶该村,分别
作者:肖玉叶编辑:人民网日期:2023-11-10四川省自贡市三河村:破解“三大难题” 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二批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三河村作为全市唯一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据悉,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三河村针对无鸡下蛋有鸡不下蛋等困境,通过扬优势、破难题、补短板,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三河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去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2万余元,较合村之前增长14倍。 扬优势 做强新引擎 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人
作者:黄鸿 卜一珊编辑:自贡网日期:2023-11-10中国旅游乡村吸引世界目光
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青山相伴、绿水环绕。 谢航凯摄(人民图片) 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晒秋场景美如画。 朱海鹏摄(人民图片) 如今,中国已有8个乡村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是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广西大寨村、重庆荆竹村、江西篁岭村、浙江下姜村、甘肃扎尕那村、陕西朱家湾,这些村庄何以登上国
作者:范朝慧 赵腾泽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期:2023-11-10瑶乡“小菌菇”走向大市场
广西都安县大兴镇村民在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移动方舱采摘成熟的秀珍菇。 广西都安县大兴镇村民在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移动方舱采摘成熟的秀珍菇。 广西都安县大兴镇村民在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移动方舱采摘成熟的秀珍菇。 广西都安县大兴镇村民在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移动方舱采摘成熟的秀珍菇。 广西都安县大兴镇村民在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移动方舱采摘成熟的秀珍菇。 广西都安县大兴镇村民在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
作者:高东风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9
